发布日期:2025-08-16 07:48 点击次数:126
这几年,因为写作需要,我拜访了很多公司,也接触过不少企业高管。
他们各有各的优点,但细细回想,会发现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性之处:
那就是他们都有“闭环思维”,做事有始终,有闭环。
人在职场,拥有闭环思维,才是最加分的特性。
01
沟通闭环
《奇葩说》里有个观点:职场最没前途的一种人,叫反馈黑洞。
你交代给他的事情如石沉大海,他对你说的话转头就忘。
这看似是沟通习惯的问题,背后却是没有沟通闭环思维的表现。
任务不能按时完成,不提前给你打招呼,我行我素。
工作出了差错,不主动告知寻找解决方案,而是等着别人来兜底。
与这样的人合作,心总是悬着的。
我的一个前同事,经常向我抱怨他现在的领导偏心。
自己跟进的项目,无缘无故给了同事;大有希望的晋升名额,也给了同事。
但我丝毫不觉得意外,因为这朋友工作的确不靠谱。
当初在一家公司工作时,他负责软件开发。
由于项目涉及的部门很多,起初没人追踪他的进度。
而他自己也像忘了这件事似的,从没主动汇报过开发情况。
直到临近交付日期,他才在项目经理的追问下表示,软件还有不完善之处,需要再优化两天。
又过了一个礼拜,软件还是无法交付。
最后还是开发小组内部成员跳出来说:整个软件都要推翻重做了。
原来,这款软件在前期开发时就遇到了Bug,而这位同事觉得自己能解决,就没有去跟项目组反映。
本来通过反馈问题,大家合作能迅速解决的问题,最后不仅影响了软件上线,还拖垮了整个项目的进度。
工作能力可以培养,专业知识可以学习,但是不靠谱很难改变。
这么多年来,我把我遇到的人分为两种。
第一种人,你跟他聊完一件事,就完全不用担心后续。
因为你知道,对方所交代的,就是这件事的全貌。即使有新的情况出现,他也会第一时间反馈给你。
而第二种人,就像我那位前同事,你不追着问,心里就永远没个着落。
罗振宇说,做任何事情都有反馈,有头有尾有着落,能形成闭环,这才是靠谱。
无论工作还是生活,人与人之间的链接,都会形成大大小小的协同网络。
你做好信息的接收和反馈,别人才能放心推进后续的环节。
而如果一件事到了你这里就没了下文,最终所有人都要为你的不靠谱买单。
沟通闭环是职场人最基本的素养。
当你能凡事有交代,事事有回音,让人放心了,机遇也会纷至沓来。
02
执行闭环
作家池莉说,靠谱,说起来简单,落下去复杂。
再光鲜的头衔,再高明的手段,也比不过做事一步一个脚印,有始有终。
只有做到执行闭环,别人才能无条件信任你,把赚钱的机会交给你。
2003年,一位北漂的年轻人入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。
偶然的机会,他被指派为老板周鸿祎做会议记录。
周鸿祎讲话天马行空、滔滔不绝,上一任记录者常为此头疼,会选择性省略或拖延提交记录。
但这位年轻人到岗后,便尽力记录周鸿祎的每句发言。
随后分析逻辑脉络,使内容有重点、摘要,还将口语化部分替换为书面语,为此忙到深夜。
第二天,周鸿祎思考商业计划着急要会议记录,本以为下属也会拖拉。
没想到,当他来到办公室时,一份清晰明了的会议记录已经放在了他的桌上。
这种雷厉风行的态度,让周鸿祎赞许不已,此后他对年轻人一路重用提拔。
这位年轻人,就是后来猎豹移动公司的创始人傅盛。
而猎豹公司的含义,其实也非常有深意。
在商学界,有人曾以乌龟和猎豹来做对比。
乌龟代表那些想得天花乱坠,却拿不出实际行动的人。
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猎豹,代表那些一有想法,立马就去落地执行的人。
很多人总是嘴上说得天花乱坠,动不动就拍着胸脯说“包在我身上”,但落实到行动中却是空一场,要么就是忘了,要么就是拖拉。
言语编织得再华丽,缺乏行动的支撑也是无济于事。
能够做到执行闭环的人,从来都是行动见真章。
如果你是一名创业者,就得挑起担子,埋头于项目。
单单靠几张华丽的PPT,再也无法博取合作者的青睐。
如果你是一名职工,就得不掉链子,闭环工作。
浑水摸鱼、敷衍了事的人,注定会被摆在裁员名单里。
遇事第一时间解决,言出必行,行之必果,才能得到机会的垂青。
执行力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,而执行闭环不仅仅是“做了”,更是“做成了”。
做人有担当,做事有首尾,才能换来别人的信赖和肯定。
03
思考闭环
曾有一个刚毕业的高材生,到一家企业工作时,就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,洋洋洒洒写了一封“万言书”给老总。
原本以为自己独到的见地能够打动领导,结果老总批复:“此人如果有精神病,建议送医院治疗,如果没病,建议辞退。”
思考是一切行动的起点,但思考本身不能停留在“颅内高潮”上。
真正有效地思考,必须落实到行动中,并通过行动的反馈来检验思考的正确性。
在工作中,很多人的思考是没有闭环的,只有目标思维,想事情永远只想开头。
比如,曾有作者跟我报了一个很好的选题。
我问他,这个选题怎么去呈现?
风格是走共情还是讲理、形式是三段式还是一以贯之?
他不知道,一问三不知。
有想法,没方法,这就是思考没有闭环。
一件事,自己都想不明白,那给人的印象就是“不靠谱”,也就很难取得别人的信任了。
思考,它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思考的问题,而是一个跟现实强关联的事情。
刘润曾经给思考闭环下过一个定义:具体化,能落地
比如说起减肥,目标思维的人看到的就是减肥本身。
而思考闭环的人看到的却是饮食清单、锻炼项目、作息规律。
职场人徐振东曾在书中描述了职场里很经典的两类人。
在一家工厂,保险丝经常熔断。
第一类人,会纳闷怎么天天断电,想不出个所以然来,就骂骂咧咧地更换保险丝。
第二类人,会思考为什么保险丝会频繁熔断?
从而得出:保险丝熔断是因为机器负荷太大,负荷大是因为摩擦力高,摩擦力高是因为润滑油不够,润滑油不够是因为油泵坏了,油泵不好用是因为滤网脏了……
然后只要定期更换滤网就能彻底解决保险丝熔断的难题。
修炼思考闭环思维,从整体到具体,从想法到方法,找到最优解。追本溯源,形成闭环,才能将问题转换为经验,自然可以少走弯路。
▽
职业规划专家智俊启在《闭环思维》中写道:
闭环思维的本质是让每一件事都有答案——从开始到结束,从问题到解决,从承诺到结果。
拥有闭环思维的人,反馈有准度,执行有力度,思考有深度,更容易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点个赞吧,拥抱闭环思维,让靠谱成为一种习惯。